• 當前位置:創業找項目 > 試題答案 > 北京生物高考真題及答案
  • 北京生物高考真題及答案

  • 來源:創業找項目
  • 時間:2018-05-06
  • 移動端:北京生物高考真題及答案
  • 篇一:2016年北京生物高考試題word版(含答案)

    絕密★啟封并使用完畢前

    試題類型:

    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生物)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題相應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題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120分)

    本部分共20 小題,每小題6分,共1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1. 將與生物學有關的內容依次填入下圖各框中,其中包含關系錯誤的選項是

    ..

    A. 細胞的有絲分裂對生物性狀的遺傳有貢獻 B. 哺乳動物的造血干細胞是未經分化的細胞 C. 細胞分化是細胞內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D. 通過組織培養可將植物椰肉細胞培育成新的植株學.科.網 2. 葡萄糖酒釀制期間,酵母細胞內由ADP轉化為ATP的過程 A. 在無氧條件下不能進行 B. 只能在線粒體中進行 C. 不需要能量的輸入

    D. 需要酶的催化

    3. 豹的某個棲息地由于人類活動被分隔為F區和T區。20世紀90年代初,F區豹種群僅剩25只,且出現諸多疾病。為避免該豹種群消亡,由T區引入8只成年雌豹。經過十年,F區豹種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間F區的

    A.豹種群遺傳(基因)多樣性增加 B. 豹后代的性別比例明顯改變 C. 物種豐(富)度出現大幅度下降 D. 豹種群的致病基因頻率不變

    4.足球賽場上,球員奔跑、搶斷、相互配合,完成射門。對比賽中球員機體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長時間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導致失水過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經與肌肉的協調下起腳射門 D.在大腦皮層調控下球員相互配合

    5.在正常與遮光條件下向不同發育時期的豌豆植株供應14CO2,48h后測定植株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兩類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總量的比例如圖所示。學.科.網

    與本實驗相關的錯誤敘述是

    A. 14CO2進入葉肉細胞的葉綠體基質后被轉化為光合產物 B. 生殖器官發育早期,光合產物大部分被分配到營養器官

    C. 遮光70%條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營養器官中的光合產物量始終接近 D. 實驗研究了光強對不同發育期植株中光合產物在兩類器官間分配的影響

    第II卷

    29.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會引起致命的出血熱。為了尋找治療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學家進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為_____刺激機體產生____性免疫反應。

    (2)科學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復的甲、乙兩人的血液,檢測抗EV-GP抗體的水平。據圖1,應選取_____的血液分離記憶B細胞用以制備單克隆抗體(單抗)。

    (3)將制備的多種單抗發呢唄與病毒混合,然后檢測病毒對宿主細胞的感染率。根據圖2,抑制效果最好的兩種單抗是_____________。

    (4)EV-GP具有多個與抗體結合的位點。為了研究上述兩種單抗(分別稱為A、B)與EV-GP結合的位點是否相同,可按圖3所示簡要流程進行實驗。學科.網

    ①請將圖3中應使用的抗體填入下表i、ii、iii、iv處(填“A”或“B”或“無關抗體”),完成實驗方案(一種即可)。

    ②若A、B與EV-GP結合的位點不同,與對照組1、2分別比較,實驗組的熒光值應________。

    (5)中國科學家用分子結構成像技術正式了A、B與EV-GP結合的位點不同;谏鲜鱿盗醒芯,請你為治療EV病毒提供兩種思路______________。學科&網 30(18分)

    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機制常使用突變體作為實驗材料,通過化學方法處理萌動的擬南芥種子可獲得大量突變體。

    (1)若誘變后某植株出現一個新形狀,可通過________________交判斷該形狀是否可以遺傳,如果子代仍出現該突變性狀,則說明該植株可能攜帶________________性突變基因,根據子代________________,可判斷該突變是否為單基因突變。

    (2)經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擬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徑,學.科網簡圖如下。

    由圖可知,R蛋白具有結合乙烯和調節酶T活性兩種功能,乙烯與_______________結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_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導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產物進入細胞核,可調節乙烯相應基因的表達,植株表現有乙烯生理反應。

    (3)酶T活性喪失的純合突變體(1#)在無乙烯的條件下出現_____________(填“有”或“無”)乙烯生理反應的表現型,1#與野生型雜交,在無乙烯的條件下,F1的表現型與野生型相同。請結合上圖從分子水平解釋F1出現這種表現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學科.網

    (4)R蛋白上乙烯結合位點突變的純合體(2#)僅喪失了與乙烯結合的功能。請判斷在有乙烯的條件下,該突變基因相對于野生型基因的顯隱性,并結合乙烯作用途徑陳述理由:_____________。

    (5)番茄中也存在與擬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徑,若番茄R蛋白發生了與2#相同的突變,則這種植株的果實成熟期會_____________。 31.(16分)

    嫁接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項農業生產技術,目前也用于植物體內物質轉運的基礎研究。研究者將具有正常葉形的番茄(X)作為接穗,嫁接到葉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結果見圖1.

    (1)上述嫁接體能夠成活,是因為嫁接部位的細胞在恢復分裂、形成組織后,經形成上下連通的輸導組織。 (2)研究者對X和M植株的相關基因進行了分析,結果見圖2.由圖可知,M植株的P基因發生了類似于

    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變異,部分P基因片段與L基因發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為模板可轉錄出,在上翻譯出蛋白質,M植株鼠耳葉形的出現可能與此有關。

    (3)嫁接體正常葉形的接穗上長出了鼠耳形的新葉。為探明原因,研究者進行了相關檢測,結果見下表。

    ①檢測P-L mRNA需要先提取總RNA,再以mRNA為模板出cDNA,然后用PCR技術擴增的片段。 ②檢測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組DNA,然后用PCR技術對圖2中學.科網(選填序號)位點之間的片段擴增。

    a. Ⅰ~Ⅱ b. Ⅱ~Ⅲ c. Ⅱ~Ⅳ d. Ⅲ~Ⅳ (4)綜合上述實驗,可以推測嫁接體中P-L基因的mRNA。

    篇二:2016北京卷 高考生物試題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理科綜合生物試題(北京卷)

    1.將與生物學有關的內容依次填入下圖各框中,其中包含關系錯誤的選項是

    ..

    2.葡萄酒釀制期間,酵母細胞內由ADP轉化為ATP的過程

    A. 在無氧條件下不能進行B. 只能在線粒體中進行 C. 不需要能量的輸入 D. 需要酶的催化 【答案】D

    3. 豹的某個棲息地由于人類活動被分隔為F區和T區。20世紀90年代初,F區豹種群僅剩25只,且出現諸多疾病。為避免該豹種群消亡,由T區引入8只成年雌豹。經過十年,F區豹種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間F區的

    A. 豹種群遺傳(基因)多樣性增加 B. 豹后代的性別比例明顯改變 C. 物種豐(富)度出現大幅度下降 D. 豹種群的致病基因頻率不變 【答案】A

    4. 足球賽場上,球員奔跑、搶斷、相互配合,完成射門。對比賽中球員機體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 長時間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 B. 大量出汗導致失水過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 在神經與肌肉的協調下起腳射門 D. 在大腦皮層調控下球員相互配合 【答案】B

    5. 在正常與遮光條件下向不同發育時期的豌豆植株供應14CO2,48h后測定植株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兩類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總量的比例如圖所示。 與本實驗相關的錯誤敘述是 ..

    A. 14CO2進入葉肉細胞的葉綠體基質后被轉化為光合產物

    B. 生殖器官發育早期,光合產物大部分被分配到營養器官

    C. 遮光70%條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營養器官中的光合產物量始終接近

    D. 實驗研究了光強對不同發育期植株中光合產物在兩類器官間分配的影響 【答案】C

    29. (16分)

    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會引起致命的出血熱。為了尋找治療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學家進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為_____刺激機體產生____性免疫反應。

    (2)科學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復的甲、乙兩人的血液,檢測抗EV-GP抗體的水平。據圖1,應選取_____的血液分離記憶B細胞用以制備單克隆抗體(單抗)。

    圖1圖2

    (3)將制備的多種單抗分別與病毒混合,然后檢測病毒對宿主細胞的感染率。根據圖2,抑制效果最好的兩種單抗是_____________。

    (4)EV-GP具有多個與抗體結合的位點。為了研究上述兩種單抗(分別稱為A、B)與EV-GP結合的位點是否相同,可按圖3所示簡要流程進行實驗。

    圖3

    ①請將圖3中應使用的抗體填入下表i、ii、iii、iv處(填“A”或“B”或“無關抗體”),

    ________。

    (5)中國科學家用分子結構成像技術證實了A、B與EV-GP結合的位點不同;谏鲜鱿盗醒芯,請你為治療EV病毒提供兩種思路______________。 【答案】(16分) (1)抗原特異(2)甲(3)Ⅲ和V

    (4)①方案一:i.Bii.A iii.無關抗體 iv.A 方案二:i.Aii.Biii.無關抗體 iv.B②與對照組1基本相同,且明顯高于對照組2 (5)思路一:單獨或共同使用A、B進行治療思路二:利用單抗制成靶向藥物

    思路三:針對EV-GP與抗體結合位點的結構研制新型藥物(答出兩種思路即可)

    30. (18分)

    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機制常使用突變體作為實驗材料,通過化學方法處理萌動的擬南芥種子可獲得大量突變體。

    (1)若誘變后某植株出現一個新性狀,可通過_______交判斷該性狀是否可以遺傳。如果子代仍出現該突變性狀,則說明該植株可能攜帶________性突變基因,根據子代______________,可判斷該突變是否為單基因突變。

    (2)經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擬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徑,簡圖如下。

    由圖可知,R蛋白具有結合乙烯和調節酶T活性兩種功能。乙烯與___________結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導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產物進入細胞核,可調節乙烯響應基因的表達,植株表現有乙烯生理反應。 (3)酶T活性喪失的純合突變體(1#)在無乙烯的條件下出現__________(填“有”或“無”)乙烯生理反應的表現型,1#與野生型雜交,在無乙烯的條件下,F1的表現型與野生型相同。請結合上圖從分子水平解釋F1出現這種表現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

    (4)R蛋白上乙烯結合位點突變的純合體(2#)僅喪失了與乙烯結合的功能。請判斷在有乙烯的條件下,該突變基因相對于野生型基因的顯隱性,并結合乙烯作用途徑陳述理由:_____________。

    (5)番茄中也存在與擬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徑。若番茄R蛋白發生了與2#相同的突變,則這種植株的果實成熟期會__________。 【答案】(18分)

    (1)自顯 表現型的分離比 (2)R蛋白 被抑制

    (3)有 雜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產生有活性的酶T,最終阻斷乙烯作用途徑 (4)2#與野生型雜交,F1中突變基因表達的R蛋白不能與乙烯結合,導致酶T持續有活性,阻斷乙烯作用途徑,表現為無乙烯生理反應,其表現型與2#一致,因此突變基因為顯性 (5)推遲

    31.(16分)

    嫁接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項農業生產技術,目前也用于植物體內物質轉運的基礎研究。研究者將具有正常葉形的番茄(X)作為接穗,嫁接到葉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結果見圖1。

    (1)上述嫁接體能夠成活,是因為嫁接部位的細胞在恢復分裂、形成______組織后,經_________形成上下連通的輸導組織。

    (2)研究者對X和M植株的相關基因進行了分析,結果見圖2。由圖可知,M植株的P基因發生了類似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_______變異,部分P基因片段與L基因發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為模板可轉錄出_______,在_______上翻譯出蛋白質,M植株鼠耳葉形的出現可能與此有關。

    (3)嫁接體正常葉形的接穗上長出了鼠耳形的新葉。為探明原因,研究者進行了相關檢測,結果見下表。

    PCR技術擴增目的片段。

    ②檢測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組DNA,然后用PCR技術對圖2中_______(選填序號)位點之間的片段擴增。

    a. Ⅰ~Ⅱ b. Ⅱ~Ⅲ c. Ⅱ~Ⅳ d. Ⅲ~Ⅳ

    (4)綜合上述實驗,可以推測嫁接體中P-L基因的mRNA_______。 【答案】

    (1)愈傷細胞分化

    (2)重復mRNA 核糖體 (3)①逆轉錄 ②c

    (4)從砧木被運輸到接穗新生葉中,發揮作用,影響新生葉的形態

    篇三:2016年北京高考試題-生物-Word清晰校對版-含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全國統一考試(北京卷)

    生物

    1. 將與生物學有關的內容依次填入下圖各框中,其中包含關系錯誤的選項是

    ..

    2. 葡萄酒釀制期間,酵母細胞內由ADP轉化為ATP的過程 A. 在無氧條件下不能進行 B. 只能在線粒體中進行 C. 不需要能量的輸入D. 需要酶的催化

    3. 豹的某個棲息地由于人類活動被分隔為F區和T區。20世紀90年代初,F區豹種群僅剩25只,且出現諸多疾病。為避免該豹種群消亡,由T區引入8只成年雌豹。經過十年,F區豹種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間F區的:

    A. 豹種群遺傳(基因)多樣性增加 B. 豹后代的性別比例明顯改變 C. 物種豐(富)度出現大幅度下降 D. 豹種群的致病基因頻率不變

    4. 足球賽場上,球員奔跑、搶斷、相互配合、完成射門。對比賽中球員機體生理功能的表述, 不正確的是 ...

    A.長時間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導致失水過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經與肌肉的協調下起腳射門 D.在大腦皮層調控下球員相互配合

    5. 在正常與遮光條件下向不同發育時期的豌豆植株供應14CO2,48h后測定植株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兩類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總量的比例如圖所示。

    與本實驗相關的錯誤敘述是 ..

    A. 14CO2進入葉肉細胞的葉綠體基質后被轉化為光合產物 B. 生殖器官發育早期,光合產物大部分被分配到營養器官

    C. 遮光70%條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營養器官中的光合產物量始終接近 D. 實驗研究了光強對不同發育期植株中光合產物在兩類器官間分配的影響

    29. (16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會引起致命的出血熱。為了尋找治療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學家進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為_____刺激機體產生____性免疫反應。

    (2)科學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復的甲、乙兩人的血液,檢測抗EV-GP抗體的水平。 據圖1,應選取_____的血液分離記憶B細胞用以制備單克隆抗體(單抗)。

    (3)將制備的多種單抗分別與病毒混合,然后檢測病毒對宿主細胞的感染率。根據圖2,抑制效果最好的兩種單抗是_____________。

    (4)EV-GP具有多個與抗體結合的位點。為了研究上述兩種單抗(分別稱為A、B)與EV-GP結合的位點是否相同,可按圖3所示簡要流程進行實驗。

    ①請將圖3中應使用的抗體填入下表i、ii、iii、iv處(填“A”或“B”或“無關抗體”),完成實驗方案(一種即可)。

    ②若A、B與EV-GP結合的位點不同,與對照組1、2分別比較,實驗組的熒光值應________。 (5)中國科學家用分子結構成像技術證實了A、B與EV-GP結合的位點不同;谏鲜鱿盗醒芯,請你為治療EV病毒提供兩種思路______________。

    30.(18分)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機制常使用突變體作為實驗材料,通過化學方法處理萌動的擬南芥種子可獲得大量突變體。

    (1)若誘變后某植株出現一個新性狀,可通過__________交判斷該形狀是否可以遺傳,如果子代仍出現該突變性狀,則說明該植株可能攜帶___________性突變基因,根據子代________________,可判斷該突變是否為單基因突變。

    (2)經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擬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徑,簡圖如下。

    由圖可知,R蛋白具有結合乙烯和調節酶T活性兩種功能,乙烯與_______________結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_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導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產物進入細胞核,可調節乙烯相應基因的表達,植株表現有乙烯生理反應。

    (3)酶T活性喪失的純合突變體(1#)在無乙烯的條件下出現_____________(填“有”或“無”)乙烯生理反應的表現型,1#與野生型雜交,在無乙烯的條件下,F1的表現型與野生型相同。請結合上圖從分子水平解釋F1出現這種表現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

    (4)R蛋白上乙烯結合位點突變的純合體(2#)僅喪失了與乙烯結合的功能。請判斷在有乙烯的條件下,該突變基因相對于野生型基因的顯隱性,并結合乙烯作用途徑陳述理由:_____________。 (5)番茄中也存在與擬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徑,若番茄R蛋白發生了與2#相同的突變,則這種植株的果實成熟期會_____________。

    31.(16分)嫁接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項農業生產技術,目前也用于植物體內物質轉運的基礎研究。研究者將具有正常葉形的番茄(X)作為接穗,嫁接到葉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結果見圖1.

    (1)上述嫁接體能夠成活,是因為嫁接部位的細胞在恢復分裂、形成組織后,經 形成

    上下連通的輸導組織。

    (2)研究者對X和M植株的相關基因進行了分析,結果見圖2。由圖可知,M植株的P基因發生

    了類似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 變異,部分P基因片段與L基因發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為模板可轉錄出,在上翻譯出蛋白質,M植株鼠耳葉形的出現可能與此有關。

    (3)嫁接體正常葉形的接穗上長出了鼠耳形的新葉。為探明原因,研究者進行了相關檢測,結果見下表。

    ①檢測PL mRNA需要先提取總RNA,再以mRNA為模板 出cDNA,然后用PCR技術擴增的片段。

    ②檢測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組DNA,然后用PCR技術對圖2中(選填序號)位點之間的片段擴增。

    a. Ⅰ~Ⅱ b. Ⅱ~Ⅲ c. Ⅱ~Ⅳ d. Ⅲ~Ⅳ

    (4)綜合上述實驗,可以推測嫁接體中PL基因的mRNA。


    北京生物高考真題及答案》由:創業找項目整理
    鏈接地址:http://www.elleslingerie.com/duwu/96.html
    轉載請保留,謝謝!
  • 下一篇:我們仨閱讀答案
  • 97在线视频公开人妻视频在线